• 2025-04-03
    CLNB 2025 (第十届) 新能源产业博览会 2025.4.16-4.18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 在这三天时间里,来自世界各地的行业先锋、企业代表、科研精英将齐聚一堂,共赴这场新能源的年度盛宴。如果您一直关注新能源行业的最新发展,渴望与业内大咖面对面交流,这个时间一定要牢牢记住,千万别错过!   “强技术、强资源、强内容” 第三批进程函名单出炉!     立即行动,锁定行业前沿!新能源产业正以“中国速度”重塑全球能源格局,无论是技术突破还是市场开拓,每一场展会都是洞察未来的窗口。 点击链接或扫码报名,与行业领袖共话绿色未来! 报名链接:https://clnb.smm.cn/home?fromId=dd52f11d1f 联系方式:1521-663-7016  ...
  • 2025-04-02
    以2025年为元年,消费者或许即将打破对汽车智能化的固有认知。从过去的“配置堆料”到今后的“整车智能”,智能化将逐渐渗透进车辆的每个角落,并且打通各系统之间的壁垒,实现联动与融合,为用户提供进阶的驾乘体验。 当智能化转型进入关键阶段,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效应尤为重要。从材料端来看,大量创新智能化场景落地的背后,材料科学的突破功不可没。其中,有机硅作为一种集耐温性、绝缘性、柔韧性、亲肤性、轻量化等多重优势于一身的化合物,在智能汽车中的应用潜力正在加速释放。 陶氏公司是全球有机硅领域的引领者之一,市场份额常年位居前列。智能汽车被其视为有机硅产品的高价值下游消费市场,针对在智能化趋势下日益涌现的材料迭代需求,陶氏公司近年来为汽车市场带来了众多应用场景广阔的有机硅解决方案。 陶氏公司消费品解决方案汽车事业部全球市场总监Jeroen Bello “陶氏公司致力于通过粘结剂、密封胶、敷型涂料、有机硅弹性体、可注塑光学有机硅等种类丰富的有机硅材料方案,为汽车智能化的拓展铺平道路。”陶氏公司消...
  • 2025-04-02
    备受瞩目的第73届AMR中国国际汽车维修检测诊断设备、零部件及美容养护展览会(AMR中国国际汽保汽配展) 盛大开幕,汇聚全球汽车行业精英,共同探索汽车后市场的创新发展之路。 展会于2025年3月31日-4月2日在全新开幕的首都国际会展中心举行,展示面积达80000平方米。1186家海内外知名企业携前沿技术、创新产品及全产业链解决方案重磅亮相,39场同期活动围绕智能技术、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行业热点展开深入交流。依托丰富的展品布局与高质量会议活动,AMR致力于打造集商贸采购、信息交流、产业服务及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助推行业向智能化、创新化和可持续方向加速迈进。 深耕汽车后市场逾四十载,AMR中国国际汽保汽配展凭借深厚的行业积淀和卓越的展会服务,在汽车后市场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本届展会不仅汇聚国内各大产业集群的实力品牌,还迎来德国、法国、立陶宛、马来西亚、美国、孟加拉国、瑞士、新加坡、意大利等国家的知名国际品牌同台亮相,构建全球化合作与交流平台,为与会者提供前沿视角,拓宽国际业务版图。 精准布局,全面呈现汽车...
  • 2025-04-02
    自1925年创立之初,Festo作为一家家族企业便以通过创新方案为客户创造价值为驱动力,始终致力于简化人们的工作,从而提高效率,推动整个工业时代的发展。如今,Festo已成为全球自动化技术的领跑者,同时在技术教育和培训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25年是Festo集团成立100周年。Festo将在全球范围内与员工、客户和合作伙伴共同迎接Festo 100周年的到来,庆祝活动将持续一整年。 Festo自成立以来便专注于创新、责任和未来,而人才始终是决定性因素。“Festo是公司全员共同的努力成果”——公司创始人Gottlieb Stoll的这句名言,至今仍引领着全球管理者和员工。1925年,他与Albert Fezer在埃斯林根创建了Fezer & Stoll木工机械公司。不久后,Albert Fezer离开了公司,Gottlieb Stoll独自继续经营。 作为第二代所有者,Gottlieb Stoll的大儿子,Kurt Stoll 博士为Festo今日的成就奠定了基础。1950年,他将从美国带来的气动技术引入德国,并在他父亲的公司中率先对其进行进一步研究与开发。这标志着Festo气动技术的开始,并...
  • 2025-04-01
    2025年4月1日,美孚1号车养护正式推出“活力湃”套餐,进一步丰富旗下臻享小保养家族。该套餐内含全新上市的美孚1号澎湃表现系列新品,以及严选品牌机滤,聚焦追求驾控激情与质价比的用户需求,助力爱车持续释放澎湃潜能。 作为全球首个全合成润滑油品牌家族的新成员,美孚1号澎湃表现系列传承尖端润滑科技,有效助力引擎表现始终如新 。此外,该款新品在低温启动响应、抵御高温腐蚀和预防低速早燃方面,也拥有优于行业标准50%的性能表现。 在带来优质润滑产品的同时,臻享小保养“活力湃”套餐着力提升车主的保养体验,通过内含的30项安全检测,进一步保障车辆的行驶安全。此外,套餐全面升级用户福利,以丰富的礼赠玩法回馈消费者的选择。 除“活力湃”套餐外,美孚1号车养护也坚持以用户需求为核心,依托专业技术实力和卓越产品性能,不断创新养护方案。 此前,针对与座舱体验高度相关的空调养护问题,美孚1号车养护推出年度重磅的“森呼吸”空调养护套餐。套餐内产品均来自于其旗下自主产品品牌孚配,包含空调蒸发箱清洁、...
  • 2025-04-02
    以2025年为元年,消费者或许即将打破对汽车智能化的固有认知。从过去的“配置堆料”到今后的“整车智能”,智能化将逐渐渗透进车辆的每个角落,并且打通各系统之间的壁垒,实现联动与融合,为用户提供进阶的驾乘体验。 当智能化转型进入关键阶段,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效应尤为重要。从材料端来看,大量创新智能化场景落地的背后,材料科学的突破功不可没。其中,有机硅作为一种集耐温性、绝缘性、柔韧性、亲肤性、轻量化等多重优势于一身的化合物,在智能汽车中的应用潜力正在加速释放。 陶氏公司是全球有机硅领域的引领者之一,市场份额常年位居前列。智能汽车被其视为有机硅产品的高价值下游消费市场,针对在智能化趋势下日益涌现的材料迭代需求,陶氏公司近年来为汽车市场带来了众多应用场景广阔的有机硅解决方案。 陶氏公司消费品解决方案汽车事业部全球市场总监Jeroen Bello “陶氏公司致力于通过粘结剂、密封胶、敷型涂料、有机硅弹性体、可注塑光学有机硅等种类丰富的有机硅材料方案,为汽车智能化的拓展铺平道路。”陶氏公司消...
  • 2024-10-21
    细数中国汽车行业近一年来高频出现的热词,无论是NOA、端到端,还是AR、零重力座椅等,这些创新技术和应用的涌现,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提升消费者对智能电动汽车的使用体验。 除了公众熟知的各大主机厂之外,为数众多的Tier 1玩家也在背后推动着消费者体验的进阶升级,总部位于美国的哈曼就是其中的一股中坚力量。这家隶属于三星集团的老牌汽车电子供应商,最广为人知的是其旗下一批全球知名的品牌音响。此外,哈曼近年来在智能座舱领域的深耕也有目共睹,随着一系列创新解决方案的陆续推出,在巩固自身市场地位的同时,哈曼也在持续为行业注入更多的价值。 哈曼汽车事业部亚太区高级副总裁及中国区总裁刘玉湛 “‘消费级体验,汽车级品质’是哈曼始终坚守的价值主张。尤其在中国市场,消费者对智能化体验的极致追求,不仅蕴藏巨大的机遇,也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对于如哈曼这样的大型跨国供应商来说,若想维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必须扎根本土,灵活应对市场切时之需。”哈曼汽车事业部亚太区高级副总裁及中国区总裁刘玉湛谈道。 制定战略是第一...
  • 2024-09-18
    岁月流转,时代变迁,但总有一些企业初心不改,释放强大的创新研发能力,在每一场产业变革中施展妙手、跨越挑战,化身为行业标杆。 深耕机器人领域的ABB,当属佼佼者。它是行业内第一家在中国实现全价值链本土化的跨国机器人公司。同时,ABB又是全球唯一一家提供汽车生产全部四大工艺(冲压、白车身、涂装、总装)的机器人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支持汽车行业的智能制造和系统集成。 ABB机器人汽车业务单元负责人Joerg Reger 近期,本刊记者与ABB机器人汽车业务单元负责人Joerg Reger展开对话。自1994年加入ABB公司电力系统业务以来,Joerg Reger在多个岗位留下深刻足迹,每个职务的转换都是他对专业深度与广度的探索。而今,他负责指导整个汽车部门的机器人业务,与主要客户建立、维护和发展关系,对于ABB的发展及行业的趋势也有着犀利洞察与感悟。 记者:如今,全球汽车产业迎来哪些变革?这些变化给汽车供应链带来哪些影响? Joerg Reger:汽车产业革故鼎新,可能正面临自亨利•福特推出传送带以来最大的变化。而与变革相伴相随的,必然会...
  • 2023-09-20
    汽车产业正处于多项变革同时发生的时期,技术创新推动变革产生,新变革又催生出新的需求,正是这样一轮一轮技术、市场的革新推动着产业的更新迭代。当电气化浪潮迅速席卷汽车工业时,是选择成功转型做弄潮儿,还是固步自封被浪潮吞没,成为玩家们最大的挑战。 “德纳基于近120年历史的技术积淀,全面拥抱电气化。我们从传统零部件供应商,成功转型到新能源和电动汽车的核心供应商。过去三年,德纳在新能源和电气化方面的投入超过4亿美元,未来三年的订单已超过9亿美元,其中有2/3都是与新能源相关……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也在助力客户提升竞争力。”中国区总裁及动力技术运营总监陈胜强在接受独家专访时,回顾和展望德纳电气化转型之路自信地娓娓道来。很显然,德纳执电气化牛耳成功转型。 德纳中国区总裁及动力技术运营总监 陈胜强 创新的可持续经营战略 汽车技术的革新正如火如荼,参与者们倾其所能在迎合发展趋势的方向上全力创新。全球一体化的今天,经营者在享受一体化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承担着因地缘政治、贸易、经...
  • 2023-09-18
    说起对用车体验的革新,哈曼汽车事业部的核心理念——“消费级体验,汽车级品质”令人印象深刻。将消费电子端的前沿技术,引入座舱之中,哈曼力图打造的就是这样一种无缝的用户体验。 用“卷”来形容2023年的中国汽车行业,虽然缺乏新意,但也最贴切不过。 从年初开始,车企之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推出新车型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行业变革提速,给上游的Tier 1供应商带来的考验显而易见。不仅如此,车企在要求更短的供货周期、更低的采购成本和更深度定制化产品的同时,也在加快自研的步伐。 “卷”至半途,行业的焦点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从电动化的上半场,逐渐向智能化的下半场迈进。智能化体验无法跟上主流水准的车型,将率先被消费者从选购清单中剔除。钻研智能化赛道的那些Tier 1必须适应这种快节奏,将与时俱进的新产品、新技术加速上车。 “作为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也时常被各种颠覆性的新技术刷新认知。”时隔近一年,再次接受本刊采访时,哈曼汽车事业部亚太区高级副总裁及中国区总裁...
  • 2024-11-20
      “我们可以研发和制造高端的汽车,维持和发展强大的业务。与此同时,保护我们的地球也是义不容辞的。”这是一位汽车高管多年前发表的言论了。毫无疑问,在全球汽车产业向绿色低碳加速转型的浪潮中,汽车全产业链的可持续ESG发展成为行业焦点。 能源驱动人类文明发展,是工业血液也是经济社会运转的血液。汽车产业的发展不仅是一部技术创新史,也是全球经济、社会文化变迁的缩影,其未来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不仅适用于汽车工业前端的制造和运营,也适用于售后用车养车的各个环节。随着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专项监管与披露机制在全球的普及,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企业文化与价值观,并融入企业的战略决策与业务运营中。 从目标到行动,越来越多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定期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向社会公布企业最新的可持续发展进展情况已经成为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 值此Automechanika Shanghai 20周年之际,《汽车与配件》与 Automechanika Shanghai(上海国际汽车零配件、维修检测诊断设...
  • 2024-10-22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加速演进,汽车工业正在围绕这一变革快速前行,大力实施数字化战略。从研发、制造、检测、营销及后市场等多个领域进行全方位创新,探索从造车、卖车、用车到车生活等全周期的数字化转型。毫无疑问,数字化已潜移默化地深入到汽车全产业链的各个角落。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 年汽车总产值占全国 GDP 的比重接近 10%,已经超过房地产,成为名副其实的第一经济支柱。然而,在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原材料价格波动、供应链中断风险、日益严格的环保法规、传统制造业效率低下、售后服务无法闭环等因素,都给行业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当然,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技术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崛起,也为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化转型成为汽车产业突破困境、把握机遇的必由之路。它不仅是技术层面的革新,更是企业战略思维与管理模式的全面升级。面对新时代的挑战与机遇,汽车产业以数字化为基础,树立数字化理念,提升数字化认知能力,用数字化思维重新审视客户价值创造的全过程,...
  • 2024-07-23
    如果要总结2024年上半年汽车行业密集出现的热词,跨域融合一定能位列前茅。 随着软件复杂性和规模的攀升,跨域融合需求递增。对车企和零部件供应商来说,布局跨域融合、多域计算成为重要策略。其中尤其以“舱驾一体”作为当下需求最旺盛,用户体验也最直观的技术突破,正在愈发受到热捧。 从域集中升级为跨域融合模式,将给系统设计带来哪些颠覆性的变革?用户能够获得哪些进阶的用车体验?车企如何从中降低整车开发成本并且提升整车性能?在跨域融合的过程中,还有哪些挑战亟待攻破? 针对以上问题,本刊近期采访了来自伟世通、安波福、德赛西威、黑芝麻智能、商汤科技、中国长安等汽车供应链企业的技术专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跨域融合的机遇和挑战。 跨域融合如何带来显著的优势? 随着整车电气化程度的提高,如何进一步提升整车的性能,降低系统复杂度,并且优化成本? 跨域融合就是在这样的需求下应运而生的。 黑芝麻智能指出,跨域融合是在电子电气架构演进过程中的突破。从芯片供应商的角度来看,通过车内不同的功能域逐渐融合可以把车内的四个域(座舱...
  • 2024-07-10
    2024年6月28日,由《汽车与配件》和电动工坊联合主办的“迈向可持续发展——2024低碳循环高峰论坛&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峰会”在上海G60科创大厦隆重举行。论坛期间,北京保险服务中心数据智能保险部总经理潘正品以“大数据视角下,新能源车险的‘危’与‘机’”为主题,分享了精彩演讲。本刊记者在此整理演讲中的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新能源车险经营情况如何?   身为保险服务中心、数据智能保险部总经理、新能源车险大数据专家,潘正品具有20余年保险从业经验。首先,他阐述了新能源车险经营概况,2021年新能源车险保费达300亿元,并且数字一路攀升,2021-2030年新能源车险保险发展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2023年全年车险保费的总盘为9200亿元,其中,纯车损的赔款达到2000多亿元。到2030年,整个车险保费的总盘大约为12000亿元,预测2030年新能源车险保费可能达4000亿元。 再来看新能源车险经营概况,比如新能源车的报案件数,2022年新能源车险报案达210万件,2023年新能源车险报案则为660万件。从...
  • 2024-07-09
    想要在驾乘体验中感受到“弦依高和断,声随妙指续”的音效,离不开相关企业在声场检测、模拟仿真、主观音质评价、调音技术等方面进行的海量工作。在EAC 2024易贸汽车展现场,本刊记者采访了航盛声学总经理吴飞。借由这场访谈,吴飞将五十余年的企业蝶变之路娓娓道来,也剖析了车载声学的技术进展及未来趋势。   汽车智能化已按下“加速键”,加之汽车消费升级,业界越来越注重提升智能座舱及信息娱乐的用户体验,市场对车载声学的需求也在一路攀升。 然而,想要在驾乘体验中感受到“弦依高和断,声随妙指续”的音效,并非易事。这背后藏着相关企业在声场检测、模拟仿真、主观音质评价、调音技术等方面进行的海量工作,经过道道工序、层层把关,最终才得以呈现“新声妙入神”。 在EAC 2024易贸汽车展现场,本刊记者与航盛声学总经理吴飞进行了一场对话。借由这场访谈,吴飞将五十余年的企业蝶变之路娓娓道来,不仅向我们传递了最新的企业发展观和价值观,也对车载声学的技术进展及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刻剖析。   ...
  • 2023-08-29
    2023年7月微型货车销量排行             单位:辆 指标名称 7月 1-7月 22年1-7月 比上月增长% 比同期增长% 比同期累计增长% 微型货车(含非完整车辆) 43990 322089 269983 -15.38 29.13 19.30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26945 184545 137105 -8.72 27.77 34.60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3252 37654 47641 -52.59 9.79 -20.96 山东凯马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4703 36899 24077 -26.82 61.95 53.25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4086 34610 44122 -6.99 -6.84 -21.56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3904 23418 12589 17.52 86.35 86.02 山东唐骏欧铃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1057 4042 3397 -21.18 90.79 18.99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42 913 532 -65.29 7.69 71.62...
  • 2023-06-14
    理想汽车公布2023年一季度财报,季度营收和交付量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第一季度实现营收187.9亿元,同比增长96.5%。同期,向用户共计交付52584辆新车,同比增长65.8%,实现单季交付最佳成绩。 在强劲交付量的带动下,多项财务数据创历史性新高。扣除股权激励,经营利润和净利润分别达到8.9亿元和14.1亿元,自由现金流达到67.0亿元。第一季度毛利率保持稳定为20.4%。 基于积极的市场反馈,理想汽车第二季度业绩指引再创新高,预计车辆交付量76000~81000辆,同比增长164.9%~182.4%。预计收入总额为242.2亿~258.6亿元,同比增长177.4%~196.1%。...
  • 2023-06-14
    蔚来汽车在6月11日发布了2023年一季度财报,其销量、车辆利润率和企业经营毛利率都有明显下滑。 具体来看,蔚来汽车销售额为92.245亿元,同比下降0.2%,环比下降37.5%。 总收入为106.765亿元,同比增长7.7%,环比下降33.5%。车辆利润率为5.1%,而2022年第一季度为18.1%,2022年第四季度为6.8%。 毛利率为1.5%,而2022年第一季度为14.6%,2022年第四季度为3.9%。净亏损为47.395亿元,同比增长165.9%,环比下降18.1%。...
  • 2023-05-18
    No. 厂商•当月 2023.4 2022.4 同比 份额 1 比亚迪汽车  193,902  104,770 85.1% 11.9% 2 一汽大众  141,012   81,092 73.9% 8.6% 3 长安汽车  100,637   54,180 85.7% 6.2% 4 上汽大众  100,023   52,178 91.7% 6.1% 5 吉利汽车   90,700   54,661 65.9% 5.6% 6 上汽通用   79,221   50,121 58.1% 4.9% 7 广汽丰田   77,006   64,049 20.2% 4.7% 8 一汽丰田   71,383   37,247 91.6% 4.4% 9 广汽本田   60,498   43,165 40.2% 3.7% 10 东风日产   57,527   58,022 -0.9% 3.5%...

暂无数据

查看更多 >>

查看更多 >>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