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欧洲 2023第十届全球华人汽车精英联合年会暨“中国拥抱世界”汽车产业创新论坛成功举办!

作者: 汽车与配件
发布于: 2023-10-31 09:58

10月27-28日,2023第十届全球华人汽车精英联合年会暨“中国拥抱世界”汽车产业创新论坛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外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代表及汽车行业专家、学者,汽车媒体等单位的200多人欢聚一堂,共襄盛会,线上共有11.6万业内人士观看了论坛的同步直播。

会议现场

 

活动由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简称“汽车人才研究会”)指导,全德华人机电工程学会、德国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法国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中国旅法工程师协会、全英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奥地利奥中科技交流协会、欧洲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全球汽车精英组织、在日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北美汽车人协会、北美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北美华人发动机工程师协会、美中汽车交流协会等十多家中外华人汽车团体共同主办。

 

 十年携手 全球华人汽车精英再相聚 

按照轮值主办机制,本届活动由欧洲地区协会为主体牵头策划,通过全球华人汽车精英联合年会、中外汽车精英“嘉定之夜”商务酒会、“中国拥抱世界”汽车产业创新论坛三大环节,聚集海内外汽车行业领袖和华人汽车精英,打造了一场海内外汽车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深入探讨中国车企国际化之路的年度盛会。

 

汽车人才研究会秘书长李喆乐亚仕龙汽车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全球汽车精英组织常务副主席刘小稚先后主持联合年会和论坛。

李喆乐

刘小稚

 

作为中外华人汽车团体合作共建的交流平台,全球华人汽车精英联合年会暨论坛自2014年10月首次举办至今已是第十个年头了。活动期间以视频形式回顾了全球华人汽车精英联合年会暨论坛十年中外同心、协同创新的发展之路。

 

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长、全球汽车精英组织秘书长朱明荣在联合年会的致辞中表示,经过多年深耕,全球华人汽车精英联合年会暨论坛已成为海内外汽车人交流思想、启迪智慧,谋求全球汽车人才协同发展的大盛会,是中外汽车精英献智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大平台,更是具有海外背景的中外汽车人才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海外汽车游子归来之家。这十年来,来自欧洲、北美和日本的各个华人汽车团体在合作共建中为联合年会暨论坛做出了积极贡献,尤其在轮值主办机制确立之后,各个区域华人汽车团体主动担当、群策群力,带来了活动从内容到形式的不断创新与升级,进一步提升了活动的品质与独特性。此外,大家每年聚焦“中国拥抱世界”这一话题建言献策,也有力推动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与进步。

 

朱明荣

 

中共上海市嘉定区委副书记周文杰,全球汽车精英组织主席、春晖资本董事长汪大总出席论坛并致辞。周文杰分析了当前汽车行业的发展形势以及嘉定在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的核心承载区上所做出的努力及未来发展方向。

周文杰

 

他指出,通过持续深耕厚植,嘉定已集聚了汽车新四化的相关企业六百余家,各类研发平台超过200个,形成贯通上中下游的全产业链布局。未来,嘉定将聚焦服务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和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坚定不移地打好汽车牌,在产业集聚、创新能力、载体布局、政策赋能、场景支撑、示范带动、生态营造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产业最前沿、全球制高点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的创新高地。

汪大总在发言中分析了当前中国汽车出海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他建议车企走向海外要有百折不挠的勇气和信心,要充分利用好后发优势,适时将生产基地前移,以长期主义打好基础、立好品牌。除了做好产品之外,还要努力当好驻在国的企业公民,积极参与公益、融入当地社会。他认为车企出海最重要的是人才,人才强则产业强,人才兴则产业兴,他呼吁新一代的国际化汽车精英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2.0的中坚力量。

汪大总

中外汽车精英“嘉定之夜”商务酒会是海内外汽车人叙友谊、话发展、谋未来的一次大联欢。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政府副区长魏晓栋莅临现场并致辞,介绍了嘉定新汽车产业发展蓝图,邀请中外汽车精英选择嘉定创新创业。嘉定区经济发展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艳君详细介绍了嘉定汽车产业的历史禀赋、发展规划和创业投资环境。

魏晓栋

陈艳君

 

此外,活动最后还举办了轮值主办交旗仪式,确定了2024年全球华人汽车精英联合年会暨论坛由亚洲地区华人汽车协会负责策划和轮值主办。

交接仪式

 

精英汇聚 献智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新征程 

 

“中国拥抱世界”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当前,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拓展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面对全球经济新形势,其国际化战略也进入了新的调整期。而在这条上下求索之路上,企业所面临的挑战也更为多元。

 

联合年会上,国内整车企业、国内零部件企业、第三方人才服务商,与中外汽车协会负责人及相关协会汽车精英展开全场交流,以“探寻中国车企的国际化发展之机与管理之困”为主题,围绕整车出海困境、零部件与跨国车企国际化实践经验、车企海外发展策略、国际化人才筛选与发展等话题发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见。

 

在探讨中,大家表示中国车企“走出去”,除了要面对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品牌认知度不足等挑战之外,对于国际化人才集聚的思考是重要课题之一。在国际化人才发展上,不仅要提升人才数量,人才与企业理念和文化的融合、人员结构的配比、人员效率的提升、组织管理思路的全球化都需要深刻考虑、重新设计。除此以外,企业也不能忽略国外法律、采购、签证、政治等因素带来的风险,切勿“因小失大”……现场嘉宾的肺腑之言令人深思,现场交流气氛热烈。

在“中国拥抱世界”汽车产业创新论坛上,多位专家再次就中国汽车企业的全球化发展发表主题演讲。FISITA终身名誉主席、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分享了关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新阶段、新出海、新打法”的思考。

赵福全

 

他指出,在电动化、智能化、生态化等趋势下,中国汽车产业形成了新的竞争格局,出现了新的发展变化,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也进入了新阶段。他认为,“新出海”不是简单的贸易型出口,而应该是全产业链的出海与多国本地化的精耕细作,是庞大的系统工程;“新出海”是中国车企全球化发展的关键一步,也是中国诞生世界级跨国企业的必答题。面对“新出海”,中国汽车必须采取“新打法”,如在产品和市场上重点突出、与国内外企业广泛合作、掌控核心并做到内外协同、用科技赋能管理、国内特色优势本地化等。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从中国汽车出口情况、国际影响因素及政策分析、挑战和未来趋势等三方面分享了中国新能源车企出海的机遇与挑战。

许海东

 

他表示,从短期来看,中国车企出海的挑战存在海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国际金融环境恶化、运输问题突出、海外汇率风险加大、芯片短缺、二手车出口缺少售后服务等挑战;从长期来看,中国汽车国标与国际标准不统一、关税壁垒、中国金融机构支持不足、整零协同与产业配套体系发展缺少政策支持、中国品牌高端化突破困难、逆全球化思潮加剧等问题也将制约着中国车企的国际化发展。他认为,中国汽车国际化的未来,海外生产应当是主流:海外生产1000万台左右,国内生产出口500万台左右。但能否从十年来的贸易出口为主、海外投资为辅的国际化方式转变升级为海外生产为主、出口为辅的形式,对中国车企来说仍是巨大挑战。

汽车人才研究会在会上发布了“中国车企国际化发展及人才现状研究”课题成果。课题负责人、汽车人才研究会资深研究员黄晓静从全球视角下的中国车企国际化趋势、欧洲市场洞察与中国车企的挑战、中国车企国际化人才的现状与需求、面向未来的人才管理四个方面阐述了中国车企国际化之路与人才管理挑战。她指出,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技术领先成为企业维持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同时,人才的引进、培养与储备也尤为关键。只有确保团队能在全球化背景下充分发挥其潜力,企业才有可能走向更长远的成功。

黄晓静

 

 聚焦欧洲 助力中国汽车海外突破扎根 

有业界人士认为,没有欧洲,中国车企出海就是一句空话。欧洲作为全球第二大的汽车市场,在中国车企出海进程中,拿下欧洲市场具有着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欧洲严谨的制度和严峻的市场环境对于中国汽车全面出海是一道严格的考试,尤其是在欧盟开启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当下,中国车企应当重新思考,理清出海欧洲的发展思路。

本次论坛以“向上突破、向下扎根——中国车企在欧洲”为主题,从欧洲视角解剖中国车企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机遇、困境与挑战,通过主题报告、专题辩论与对话等多种形式的探讨,为中国车企走向海外展开智力突围。

法国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会长汪善进受邀作“欧洲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与政策法规的变化分析”的主题演讲。他指出,当前在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本土品牌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特别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在政策方面,欧盟汽车CO2排放法规及2035年禁售燃油车政策迫使欧洲车企走电动路线,是欧洲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强大推手,也给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打开欧洲市场创造了机会。但另一方面,车企也需要更加注意欧盟新电池法、法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改变、反补贴调查等一系列因素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他表示,相对欧洲,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优势将会持续下去,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欧洲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土生产或是必经之路。

汪善进

 

专题辩论由北美汽车人协会主席、蔚来汽车执行副总裁兼全球质量委员会主席沈峰主持,Stellantis中国电子电器部总监徐洋、赛恩领动联合创始人兼CEO李旭阳、全德华人机电工程学会新能源汽车部副部长刘光明组成正方代表,与反方代表:全英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副会长唐华寅,奥地利奥中科技交流协会副会长陶剑波,法国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副会长、虹感微电子董事长倪杨,围绕“再过五年智能网联车在欧洲吃得开吗? ”这一话题轮番展开激烈舌战。

在辩论中,正反双方的精彩陈词深入人心。正方认为,随着国内技术的不断突破,在欧洲,智能网联车已经不仅限于行业内的探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关注此类产品的优点。而从本质来说,人们对于汽车智能化的需求并没有国别的区别,只在实现的路径上有所不同。对此,反方认为,欧洲在智能网联技术的研发起步和投入也并不晚于、少于国内,但是其最终的选择显示其对用户安全的要求仍然是首位,任何需要反复验证的问题都会影响到欧洲当地的立法和执行。此外,智能网联车真正实现商业化离不开路端,即基建的支持,欧洲在短期内并没有办法配备。但无论站在正方还是反方立场,嘉宾们都表示应该更加关注智能网联汽车的“长期主义”,共同促进“全球+全行业”的发展。

 

专题辩论

 

专题对话由全德华人机电工程学会主席、汽车动力学及航空航天动力学专家张式程主持,德国比勒费尔德中型企业应用技术大学机电一体系教授、全德华人机电工程学会特聘专家曾卓琦,法国充电和新能源领域职业经理人、法国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理事宋松凯,德国芯海半导体公司创始人、全德华人机电工程学会汽车芯片部部长及特聘专家程艳,Stellantis上海动力总成软件控制开发经理、法国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理事常江,德国顶级汽车零部件企业高阶自动驾驶项目安全经理、全德华人机电工程学会理事程威为等围绕“中国汽车及零部件进入欧洲市场的挑战与机遇”这一议题,展开了精彩绝伦的观点碰撞。

 

在对话中,现场专家从高等院校、零部件供应商、后市场供应链、主机厂等多个视角,以技术专家、项目管理者、欧洲居民等多重身份,先后从人才与技术、市场营销模式、文化等维度畅谈了中国汽车及零部件进入欧洲市场的机遇与挑战。专家针对很多挑战提出了个人建议,如中国车企进入欧洲,建议与当地院校合作,可以提前在年轻人心中树立对品牌的信任度;欧洲非常崇尚环保文化,积极拥抱电动车,但欧洲购买第一辆车的人在55岁左右,更加重视安全与隐私,智能化在欧洲的接受度有待时间的酝酿;中国车企功能做得很好,因为欧洲很重视安全与隐私,一旦在安全上出错,容易让“中国制造”贴上不安全的标签,对中国品牌出海带来长久的负面影响,反之如果做得很好,将会形成良好口碑;相比“刺刀见红”的TO C形式,车企出海建议选择TO B的合作共赢模式,这样能获得业务伙伴的支持、市场的接受度,避免踩坑……

在辩论与对话中,台上台下互动频繁,台下嘉宾与观众通过投票、提问等方式,也参与了辩论、研讨。场面活跃,气氛相当热烈。

分享

推荐文章